表忠心讲义气之类的废话只煽情没有用,潘嘉园下定决心与梁山同甘共苦,说话直切要害:“不妨去屯所借粮度荒。百户重情重义岂能见死不救。”
闻听此言,钳工如梦初醒:格老子明天就该断顿了,莫得饭吃喽!
之前桅杆屯引种了胶皮给的小麦种子,首播即有收,磨成粉做了些缙云烧饼让潘嘉园带回梁山。这两天穿越众有烧饼垫肚子对接下来要面临挨饿完全没概念。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愁。
真是本事哈!家里没粮心里也不慌,这才是顶级人生打开方式。
醒醒吧诸位,家里没粮会挨饿啊!这里没有‘饿了吗’和‘美团’,你以为会有外卖小哥送吃的上门噻!
这还是桅杆屯!?石墙不见了,诸多营房如今只剩2间不曾倒伏,另有半间房顶荡然无存天窗洞开只存三面半的墙壁。大院里以前鲜有正经派过用场的石座铁旗杆上高高竖起二十八星宿尾火虎旗象征着大水也冲不掉的桅杆屯军民如火如荼的气焰。石底座周围聚拢着几十个军汉,有的仰头向高高在上的大旗行注目礼,有的摸着铁旗杆窃窃私语。
他们在看什么?什么好看的?梁山来的五个客人经不住好奇也挤了进去。
桅杆屯大兵承认家中的铁旗杆没什么好看的,可下次再看到此桅杆屯的标志性建筑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所以临走前再摸几把再看两眼。
钳工着急问道:“怎么,你们要走?”
“不走饿死嘛!只留几个老弱看门,我等全班人马出门讨食去也。”—“老旗杆啊老旗杆,你吸收二百年日月精华,你倘若有灵,保佑我等弟兄全须全尾地早日归来。”
五人穿越众里,前来桅杆屯串门属钳工最勤最多,对营寨中的铁旗杆熟视无睹,今日遭此伤感传染不禁也多看了几眼。原来旗杆本是一对,另一个旗杆已佚只剩半身石底座。眼前的铁旗杆穿过铁座和石基座入地深固,铁底座刻‘洪武贰拾叁年荆州北关厢金火匠人陈启魁张俊英铸造’,旗杆上铸字‘巍峨有赫一方保障固金汤’,杆身从下到上铸衔环兽头、盘龙、四角铁斗、三角小铁旗及吊铃。高3丈重6000余斤,不锈不腐不落,黑亮油光完好如洪武年初造时。
洪武二十三年,那就是说施州卫刚成立就有了桅杆屯就有了铁旗杆,人家那是大明国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列入首批国保估计难,首批湖广省文物保护单位绝对跑不了。
百户办公室就是那成了露台的半间房,原本夯实平整的泥地经大水的洗礼变得错落起伏如同水纹一般。潘嘉园不顾地面脏湿,跪倒在这搓衣板上苦苦哀求。
这次水灾灾情之重可比肩后世98年特大洪灾。大半个施州成为泽国,百姓流离失所死伤甚多,穿越众一路走来对路边田间上倒毙浮胀的尸体已见怪不怪。桅杆屯地势低洼地处受灾最严重区域,房倒屋塌、田亩被淹。赵寿吉自己也没饭吃,引于祥之言:桅杆屯已断粮数日,无力照应。请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